牡丹江市中興村:數字鄉村建設助力“空殼村”煥發新活力

2023年11月09日11:54    
分享

當陽光漸漸失去了夏日的炙熱,東北的大地也悄悄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稻谷收獲季節。恰逢這個豐收的季節,記者跟隨數字鄉村聚力行動幫扶團隊踏上了前往牡丹江市西安區海南朝鮮族鄉中興村的旅程。走進村子,一棟棟朝鮮族特色的白墻灰瓦房錯落有致,遠處的稻田已經整齊地完成了豐收的使命,一片金黃的田野在秋風中靜靜地等待著下一個播種季節的到來。漫步村道,村口的智能喇叭輕聲播報著村莊的最新動態,仿佛它也是這個寧靜村莊的一部分,訴說著這里數字鄉村的現代魅力。令人驚喜的是,這里的全村都覆蓋了高速穩定的WiFi網絡,村民和游客都能夠暢快地享受數字鄉村建設帶來的便利。

圖為西安區中興村內安裝的智能喇叭 記者梁天天/攝

據悉,2022年,在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指導下,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聚集社會資源、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支持信息化發展,使用互聯網平臺企業捐贈到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信息化發展專項基金善款中的2000萬元啟動數字鄉村聚力行動示范村建設公益項目。牡丹江市西安區中興村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治理新建項目成為入選示范村建設資助的10個項目之一。該項目以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為依托,通過數字化技術賦能農村人居環境。以此為示范,以點帶面,探索發展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智慧鄉村數字化體系。

在專項基金的資助下,牡丹江市西安區中興村軟件部分開發建設了數字鄉村智慧平臺和“雪城e西安”APP;硬件建設包括氣象和空氣監測、山體滑坡預警、水位監測、火情監測,中興村客流統計、全村監控、免費室外WIFI、云喇叭等設備。

圖為西安區數字鄉村智慧平臺六大功能板塊 記者梁天天/攝

中興村坐落于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牡海城際觀光帶的兩旁,距牡丹江市區僅有12公里。這里擁有363戶家庭和1359名居民,耕地面積達到4450畝。近年來,中興村秉持鄉村振興戰略,著力實施“環境提升、旅游帶動、產業富民”三大舉措。通過村企合作、項目融合、一體化管理,以及市場化運營,中興村打破了傳統的發展模式,成功實現了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的創新發展道路,每年吸引了超過150萬游客,已然成為“微度假”的新典范。

老李是中興村的一名村民,他自豪地告訴數字鄉村聚力行動幫扶團隊,村莊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提升了治理效能,還改善了民生服務。他舉例說,不久前他在“雪城e西安”APP上咨詢了關于農業技術的問題,平臺上的智能機器人立刻為他提供了詳細解答,使他的農田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而智能化管理也體現在了村莊的旅游業中。在稻田收割完畢后,中興村的旅游景區變得格外熱鬧。村民和游客在數字鄉村智慧平臺的幫助下,可以隨時查詢景點信息、了解游客流量,提前安排行程,避免擁擠和堵車。這個數字化平臺不僅提高了游客的滿意度,還讓村莊的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圖為西安區數字鄉村智慧平臺“應急管理”功能板塊 記者梁天天/攝

村莊的數字化轉型也提升了防災能力。今年夏天,洪峰過境中興村,但幸運的是沒有發生人員傷亡,這也要歸功于數字鄉村試點建設。通過物聯網設備,村莊建立了數字鄉村大數據防災系統,及時監測氣象和水文數據,為人員疏散提供了寶貴的時間,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中興村的數字化轉型也激發了村民的創業熱情。以前,中興村曾是一個典型的“空殼村”,其中90%的村民長期在外打工。然而,通過“引鳳筑巢”工程,中興村鼓勵本村村民回鄉創業,帶動了村莊的發展。韓春山成為中興旅游的“開拓者”和返鄉創業的“第一人”。他投資了中興民俗風情園,帶領了其他43名村民返鄉創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業集群,使中興村脫穎而出。其他村民也紛紛回鄉創業,村里的金京春開設了一家朝鮮族飯館,為游客提供朝鮮族冷面等特色美食。

圖為西安區中興村內朝鮮族特色田園民宿 記者梁天天/攝

中興村的全域旅游發展模式涵蓋了四季旅游,通過不斷豐富旅游要素,吸引了更多游客。景區的管委會還積極與企業合作,通過創意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發展了農產品產業,促進了就業。村集體收入不斷增加,從2020年的10余萬元增長到了2022年的360萬元,人均年純收入達到3.5萬元。

中興村的成功不僅是中國鄉村振興的杰出典范,更是一個生動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著一個曾經的“空殼村”是如何通過數字技術提高了村莊的管理效能和治理水平,推動了鄉村旅游的蓬勃發展。而更為動人的是,中興村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意識仿佛一股新風,吹拂著其他鄉村的土地,激發了農村產業的蓬勃發展。未來,西安區將持續致力于數字鄉村智慧平臺的完善與優化,積極推動智慧鄉村數字化體系的可復制和可推廣,讓更多鄉村能融合數字技術煥發出屬于自己的生機和活力。(記者梁天天)

來源:光明網



(責編:孫凱佳、蔡雨荷)